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唐山润泽粮油食品有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唐山润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唐山润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正理、刘丹、李素英、崔燕娇、刘志军、王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子耐荫性的评价方法,确定了谷子的耐荫性相关性状,并规定了“产量、株高、出谷率、根轮数、光合耐荫系数、光合耐荫指数”评价指标和谷林立体套种下谷子生产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谷子耐荫性的鉴定、评价和后代的选择、谷林立体套种下谷子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13/T 1519-2012 绿色食品 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荫性
指同一试验材料,在遮荫条件下与非遮荫的大田平播条件下产量表现异同,产量差异小(10 年板栗树下套种减产 5% 以内,15 年树下套种减产 7% 以内)的即为耐荫材料,产量差异大的材料即为非耐荫材料。
3.2 光合耐荫系数
指供试材料各性状遮荫下特征值与大田下的特征值的比值。
3.3 光合耐荫指数
指供试材料各性状遮荫系数与耐荫性较好的对照耐荫系数的比值。
3.4 耐荫相关性状
指与产量或产量耐荫系数比较密切相关、且遗传力较高、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性状。
3.5 耐荫标志性状
指耐荫相关性状中,与其它耐荫相关性状均密切相关的性状。
3.6 郁闭度
指林地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亦即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一般采用样点法测定,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抬头垂直昂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计算公式为“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也就是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小于等于0.1-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4 耐荫性鉴定
4.1 耐荫性相关性状
包括株高、出谷率、根轮数、光合耐荫系数、光合耐荫指数。
4.2 耐荫标致性状
光合耐荫系数。
4.3 耐荫性鉴定指标
4.3.1 根系:不育材料根轮数 ≥4 轮,恢复材料、常规材料根轮数 ≥5 轮;4.3.2 株高:10 年板栗树下株高提高 ≤3cm,15 年树下株高提高≤ 4cm;
4.3.3 结实性:10 年板栗树下出谷率下降 ≤2%,15 年板栗树下出谷率下降≤ 4%;
4.3.4 光合耐荫系数:10 年板栗树下≥0.35,15 年板栗树下≥0.20 以上;
4.3.5 光合耐荫指数:10年、15年板栗树下均≥ 1.0。
4.4 耐荫性评价方法
标志性状初筛、相关性状细筛。
4.4.1 依据标志性状,初步鉴定:将材料初步划分为耐荫、不耐荫两种类型。
4.4.2依据耐荫相关性状,进一步鉴定
4.4.2.1 耐荫型材料具备4.3耐荫性鉴定指标5 个特征;
4.4.2.2 中度耐荫材料具备4.3耐荫性鉴定指标中2 – 4个特征;
4.4.2.3 其它为非耐荫材料。
4.5 适宜谷林立体套种的谷子其它性状
4.5.1 叶片粗蛋白含量≥与之立体套种林果叶片粗蛋白含量的1.5倍;
4.5.2 单宁含量≤与之立体套种林果叶片粗蛋白含量的1/5;
4.5.3 青枝绿叶成熟;叶片蜡质层厚。
5 谷子品种的选择
选择早熟(晚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耐荫性好、适宜林果套种的谷子新品种/杂交种,如唐杂谷51950、唐杂谷56950、唐杂谷12902、唐杂谷56902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6 产地环境
产地海拔1000 m以下,无霜期大于140 d,有效积温≥3000 ℃;经济林、生态林树间距≥3 m,行距≥4 m;大部分土壤均可,以壤土、沙壤土、砾质壤土为好。
7 农药、肥料使用限制
林、谷生育期间所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NY/T 394的规定。
在生物源类农药、矿物源类农药不能满足绿色食品谷子(DB13/T 1519-2012)正常生长需要的情况下,允许有限度的使用部分中低毒有机合成农药,但每种合成农药栗、谷生育期间只允许使用1次,且须严格按照农药登记时的用量标准使用,不能超量使用;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允许使用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但需符合卫生标准;不应使用不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化学和生物肥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硝态氮肥。
8 适宜栗谷立体套种的经济林、生态林条件
8.1 林地选择
对经济林、生态林要求不严,但密度以不高于3 m×4 m、3 m×5 m为宜,板栗园应远离污染区。
8.2 树木修剪
应保证夏季郁闭度0.9以下,利于通风透光,也给树下谷子生长创造比较有利的光照、通风条件。
9 谷子播前准备
9.1 整地
9.1.1 秋翻蓄墒
在经济林干果收获后和生态林休闲季节,应采用适宜经济林、生态林操作的机械进行秋翻,蓄水保墒,防治病虫草害。秋翻深度一般要在15 cm~20 cm,且要做到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尽量不要伤害果树和生态林树木的根和枝条。
9.1.2 耙耢保墒
翌年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进行耙耢保墒,做到上平下实。
9.2 谷子播前墒
有水浇条件的,在播前7 d~10 d浇地造墒,适时播种。无水浇条件的,等雨播种;春季雨水偏少的地带,应利用返浆墒播种,趁墒出苗;或干寄籽播种,等雨出苗。
9.3 施底肥
春季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0 m3/hm2~45 m3/hm2;或N、P、K复合肥600 kg/hm2。具体可根据地力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9.4 谷子种子处理
9.4.1 选种
采用机械风选、筛选、重力择选等方法择选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的种子,并用55 ℃温汤浸种10 min,然后用冷水浸泡冷却,晾干后备用。
9.4.2 包衣或拌种
按照 NY/T 393规定,选择种衣剂中所含农药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拌种,防治白发病。用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量0.1%拌种,防治黑穗病。
9.4.3 晒种
在播前10 d~15 d,于阳光下晒种2 d~3 d,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禁止直接在水泥场面或铁板上晾晒,避免烫伤种子。
10 谷子播种
10.1 播种时期
燕山、太行山区春播适宜播种期为每年4月20日~4月30日,耕层5 cm~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 ℃、地下返浆高峰期,土壤相对含水量≥15%。黑龙港流域生态林下夏播适宜播种期为每年6月20日-6月25日。
10.2 种植方式
采取宽行距(50㎝)、等行距、条播方式。为提高栗谷套种田的通风效果,改善田间小气候,谷子的边行和树木的距离应≥75 cm,播种垄沟深度3 cm~4 cm,覆土厚度为2 cm~3 cm,覆土要均匀一致,视墒情及时镇压。
10.3 播种量
5 kg/hm2~7.5 kg/hm2。
10.4 适宜密度
株距3.8 cm~4.5 cm,每公顷留苗密度为45~52.5万株。
11 田间管理
11.1 谷子间苗、定苗、中耕
11.1.1 适宜使用间苗剂的谷子品种间苗、定苗
对于适宜用间苗剂的品种,如唐杂谷51950、唐杂谷56950、唐杂谷12902、唐杂谷56902等,在4叶期左右,喷施间苗剂,杀除田间假杂种,喷药后7 d~10 d,结合中耕,清除被杀死的谷苗、杂草和多余的谷苗,以及病、小、弱苗,基本做到单株、等株距定苗。
11.1.2 不适宜使用间苗剂的谷子品种间苗、定苗
对于不适宜用间苗剂的品种,如冀谷32等(附录B),在4~6叶期,需进行一次性人工间、定苗,并进行中耕、除草。
11.2 追肥、灌水
11.2.1 灌、排水
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在抽穗前7 d~10 d左右,正值谷子孕穗期、板栗坐果期,如果无有效降雨、发生干旱,需浇水一次,保证抽穗整齐一致,防止卡脖旱,且保证正常灌浆。在多雨季节或谷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11.2.2 追肥
趁雨前或浇水前,适当追施磷酸二氢钾等P、K肥,用量300 kg/hm2~450 kg/hm2。
11.3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由于耐荫型谷子品种具有青枝绿叶成熟,叶片蜡质层厚,粗蛋白含量高、单宁含量低,能够吸引害虫吸食,且对谷子危害很轻,因此,危害树木的害虫基本不需要化学防治。
其它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先利用害虫的成虫趋性,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利用糖醋液、调色板诱杀或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可以使用生物源类农药、矿物源类农药进行防控,慎用有机合成农药。如果需要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应严格执行NY/T 393的有关规定。
12 谷子收获
12.1 适时收割
春播一般在8月下旬,夏播一般9月下旬,当籽粒变硬、籽粒的颜色变为本品种的特征颜色收获,收获后,将谷草及时割掉清走。
12.2 及时脱粒
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严防霉烂变质。禁止在砂土场、公路上脱粒、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