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河北省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推进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等15家省属社会组织入选全省首批品牌社会组织。省
下面快来看看协会十五年来都做了啥!
服务立会 党建统领 全力打造农业组织品牌
——“四个服务”助推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品牌建设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是2004年经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省级综合性经济类重点行业协会。成立十五年来,协会坚持服务立会、党建促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积极为政府、为会员、为行业、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度被评估为“5A级”社会组织,列入省政府长期性购买服务目录。协会也得到长足发展,会员企业由成立时的30余家发展到350余家,分布在全省11个地级市(包括定州、辛集)、110多个行政县(市),专业范围涉及大农业各领域,包括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产品追溯、标准认证以及相关服务等。现设有9个专业委员会和6个研发中心。协会办公地址设在石家庄市,秘书处常驻人员11人,设有综合办公室、组织发展部、外事交流部和开发服务部,还设有翻译室和百余位国(境)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已发展成覆盖全省的行业大会,赢得广大会员和社会多方关注和赞誉,逐步形成协会独有服务品牌。
一、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府研判决策提供参考
协会发挥参谋助手和生力军作用,主动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开展课题调研,反映行业诉求,承办有关项目及活动,服务主动、及时、有效,赢得认可。
(一)专题调研成效明显
自2007年起,已连续12年接受省政府固定性(长期性)购买服务,承担完成我省农业产业年度(或半年度)发展报告,反映我省农业产业阶段发展状况,针对年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供建议,定时向社会发布预测预警及相关信息。先后受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区划办等部门单位委托,完成10多项专题调研报告,涉及有机农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智慧农业以及部分特色产业等10多个领域。仅2018年就完成调研和产业报告5篇,近10万字。参与我省农业和农村十三五经济重大课题研究,承担完成了《河北省“十三五”农业产业化路径研究》课题。
由于调研工作突出,曾被授予“专项调研先进工作单位”荣誉。协会工作及反映的信息得到国务院领导4次重要批示和河北8位省长、副省长的17次批示,充分肯定了协会对河北“三农”发展所做的贡献。
(二)协助组织有关活动
先后承办或协办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活动30余次,顺利完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审、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评审等工作。既提供了专业服务,又激发协会服务活力。
组织主办了2010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有机农产品展示专场。曾两次协助省科协组织全国科普日河北省主场活动。协助省外专局举办京津冀绿色农业引智发展论坛等10多场主题活动,负责邀请专家、编印会刊、组织引智成果展示等,确保会议顺利召开。两次参与组织“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分场活动,联系安排德国、亚美尼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专家和贸易客商参加会议,推动德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亚美尼亚杏品酿酒及加工技术、美丽乡村小镇建设规划等3个引智技术及项目完成签约。协会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服务成效赢得各部门认可与好评。
协会关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利用众多资源和智库优势,深入基层,主动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设计、产业规划、管理咨询、资源对接、脱贫帮扶等相关服务。协会成立以来,服务范围辐射到全省11个地市60多个县(市),取得一定成绩,与多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深了与地方部门的协作关系。比如,与定州市政府签订协议,帮助规划建设了300多亩的中格特种果树合作示范园,为其提供引进多国多种果树资源,还帮助邀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为当地果品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此外,积极参与河北对口援疆工作,为新疆巴州人社局提供优质品种资源服务,进行帮扶支援。
二、发挥组织平台优势,为会员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多年来,协会利用行业权威性和话语权,努力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多方争取有关支持,担当会员的“娘家人”,为会员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信息服务
编印协会内资72期、10多万册。利用协会内资、网站、微信等渠道和平台,传递政策解读、市场供求、项目发布、专题活动等相关信息数十万条,为会员了解市场行情、发展动态、政策导向提供积极帮助。
(二)技术服务
协会致力于会员生产技术提升。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训数万人次,发放资料12万余册,提升了会员生产档次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
如,组织开展了10多场次日本苹果开心形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为我省富士苹果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服务,使技术指导的地区果品好果率由不足30%增至85%,单价提高1.5-2倍。该技术在我省推广辐射2万余亩,使果农增收数千万元,惠及300多个村、2万余果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管理服务
协会倡导特色、精品的发展理念,并向广大会员常年传播。石家庄紫藤葡萄庄园以此为指导,实现了百亩葡萄百万元的收入,成为管理服务代表性案例。
(四)维权服务
协会常年聘请资深律师担任协会法律顾问,为广大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为石家庄、任丘、磁县、隆尧等地会员遇到的纠纷或侵权问题出面、发函协调10余次。帮助唐山的会员企业追回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受到赞誉。
(五)立项服务
成功指导会员多次成功申报项目。对会员在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如,理事单位栾城区神农福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执行引智项目遇到困难,协会联系了美国专家,帮助其顺利完成项目。截至目前,协会及帮助会员企业获批立项40余项次。
(六)对外交流服务
协会与波兰、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等国(境)外相关单位和组织考察互访20多次,签订10多项合作协议或意向。曾3次组团赴非农业考察取得重大收获。为方便服务我省农业企业“走出去”,于2016年在非洲设立了“河北省络站”。河北经济日报曾刊登文章《农业产业协会非洲(安哥拉)联省农业产业协会对非洲有关国家交流合作成绩斐然》,系统介绍协会中非合作成绩。
此外,农业引智亮点突出。先后从日本、亚美尼亚、美国、俄罗斯、台湾等国(境)外邀请相关专家为我省提供种植、养殖、生态等生产管理及技术培训指导,共邀请专家60余人次,促进了对外交流合作。由于成效明显,协会被认定为“河北省引智工作站”“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七)资源服务
帮助会员调配种苗资源、对接市场信息。协会先后从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波兰、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10多个国家引进葡萄、甜杏、草莓、树莓等珍贵果品50多个单品。目前,特色资源推广范围覆盖约30多个县域,为河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平山县西岸村从协会引植的亚美尼亚甜杏,2018年卖到每斤10元,且供不应求。
(八)评价认证服务
为会员单位出具证明其经营状况和行业排名等内容函件,推荐“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知名商标”近百项次,促进了协会品牌建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推荐多批会员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评选,为会员推荐“省政协委员”候选人、“河北省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等,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提升了协会声誉和荣誉。
(九)流通服务
连续组织主办了14场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设立农产品展示平台,开展农产品进社区,帮助会员进行农产品销售,提供农产品流通服务,受到会员欢迎和拥护。
(十)咨询服务
协会常年为广大会员提供免费咨询,解读政策、沟通问题、提供信息。为方便服务会员,协会领导手机常年开机,节假日办公电话也设置呼叫转移到手机,保证联系随时畅通。唐山会员企业遇到紧急难题寻找陕西省有关专家,通过电话向协会求助,协会通过多方转介绍当天就联系到专家,得到及时帮助,被会员称为“及时雨”。
此外,会员生日时,都会收到协会发送祝福信息,使广大会员感到贴心温暖。由于服务周到有效,涌现出一批爱会、护会的典型会员代表。在协会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上,协会选出20位入会时间长、一如既往支持协会工作的老会员代表授予“农协之星”荣誉称号。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行业发展水平提升
作为服务组织,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性服务功能,通过传播信息、培树示范、加强自律、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反映行业诉求,促进行业规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寻求破解制约行业发展问题的渠道。在省人大财经委组织的座谈会上,针对我省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化水平低、加工能力差、中小微企业生存难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路,赢得参会领导关注。参与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调研课题研讨会,帮助拟定调研题目并进行论证。参加国家发改委专题调研工作组召开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座谈会,反映农业项目融资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积极建议,引起调研工作组重视。为原省环保厅组织编制的《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提供回馈建议,完善规范的制定。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组织10多场专题研讨活动,包括合作社发展、新型都市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及新技术、新模式等主题,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传播技术促进行业提升。通过举办论坛、专题研讨、组织观摩、实验示范等方式,推动先进性的农业技术、生产工艺等创新成果的共享普及。为扩大技术传播,协会将国、境外专家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翻译整理,先后编印了《日本高光效开心形修剪技术手册》《亚美尼亚甜杏与部分国内甜杏栽培管理技术介绍》《树莓栽培管理技术实用手册》《植物补光原理及应用介绍》等技术手册,免费向广大农户、技术人员发放2万余册,促进了产业技术转型和水平提升。
编印资料
三是培育示范突出引领作用。为鼓励创新发展,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协会尝试性开展了会内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完善了申报流程、内容,探索了认定标准和规则。目前第一批示范基地完成认定,并根据其专业特长及成果领域给予相应命名。
四是推动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围绕食品安全以及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先后向行业内发布多个倡议书,努力营造行业内公平竞争、规范自律、诚信经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参与扶贫攻坚,为社会服务赢得好评
协会成立十五年来,坚持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利用协会技术、智力、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参与全省脱贫攻坚战。
一是直接开展扶贫工作。曾两次安排专人到基层驻村帮扶脱贫,帮助编制脱贫项目,开展入户调查工作。为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捐助2万元支持其基础建设,获赠锦旗一面。
二是用智力提供扶贫服务。协会组织专家工作组先后到广宗、行唐、平山、唐县、易县、饶阳、灵寿等贫困县域调研、指导、培训10多次,并多次安排现场观摩活动,打造技术、经验交流平台。为灵寿等地免费提供优良品种接穗和嫁接技术,提升了当地脱贫技能和信心。
三是特色资源帮助脱贫致富。为行唐、灵寿等国家级贫困县提供了甜杏等特色资源。既美化了山村,又增加了经济收益。为行唐县西城仔村提供300亩的小米种子,为其打造红谷特色之乡给予资源帮助。为行唐、平山等地供应特色资源过万株(穗),受到国务院驻平山扶贫工作组和部分省直扶贫工作组、有关县政府认可与好评。
四是参与脱贫工作研究。为加强对我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研究和指导,协会受委托撰写了《行业协会参与我省扶贫开发的政策研究》调研报告,为我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协会扶贫开发工作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因为扶贫工作富有成效,在“河北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大会上,协会扶贫工作和经验做法被介绍传播。《河北社会组织》以《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举全会之力帮精准扶贫》为题整版介绍了协会系列扶贫活动。
五、强化党的统领作用,坚持以党建促会建
十五年来,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不断。在协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党建摆在首要位置,以党建促会建,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稳步开展党建工作。
一是坚持学习。支部坚持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集中学习,适时组织支部成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注重培养党支部新生力量,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均已提交入党申请书,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对象1人。
三是引导会员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召开协会党支部扩大会议,加强与会内各企业党支部联络,对各副会长单位等骨干会员发出加强党建工作倡议,促进会内成员单位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协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品牌影响不断增强。协会将继续筑牢发展根基,强化为政府、为会员、为行业、为社会“四个服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党和国家利好政策指引下,在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向行业强会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