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下半年要实施“四大行动”,这些产业都有发展机会!

栏目:政策信息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时间:2018-08-27 关键词: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印发了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要求各地积极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勇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印发了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要求各地积极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共同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咋干的?


上半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增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实现利润总额 5000 多亿元,同比增长 7.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接待 16 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15%;农村创业创新活力迸发,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超过 740 万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态势良好,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


一、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继续督促各地出台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目前已有 19 个省制定了省级农产品加工业实施意见。印发《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部署协调发展、园区聚集、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绿色发展、融合促进六项重点任务。研究起草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赴江苏等 5 省区开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期评估,推动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三区三园”聚集发展。支持中国(驻马店)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组织开展中央厨房、鲜切菜净菜、面制主食等主食加工调研,指导主食加工产业联盟、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召开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推进动态管理,对监测不合格的 55 家中心要求整改,开展研发专业中心增设工作。首次举办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推进交流活动,指导列入规划暂未启动的 19 个单位编制可研报告,对已经立项的项目进行督导。召开 2017 年先行先试项目总结会暨 2018 年项目启动会议,组织开展植物精油高效萃取等 4 项技术先行先试推广。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百万人才培训行动,带动和引导地方农业部门开展人才培训。编制局 2018 年人才培训工作计划,上半年举办培训班 6 期、培训 460 多人次;组织中欧马铃薯加工仓储技术、中美市场拓展等外经人才培训,推进加工企业“走出去”。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培训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人才培育工作。


五是提升质量品牌。对接“农业质量年”,抓产业质量,树行业品牌。加强行业标准制修订,完成《甘薯储运技术规程》等 6 个标准的审定及报批,组织开展《发芽糙米》等 7 个农业行业标准的宣贯;报送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简报 2 期。组织遴选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完成各地上报的 156 个案例的遴选工作,推动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引导农产品加工绿色发展。指导已建产地初加工设施提高使用效率,使冷藏库、烘干房等初设施实现“一库多用”“一房多用”和周年使用。


六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修订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数据涵盖范围,完成综合和各重点行业年度分析报告,发布一季度运行分析、景气分析,编发 5 期信息月报。开展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情况调研。积极筹办第 21 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支持云南、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开展产销对接、技术交流和品牌培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赴柬埔寨执行农产品加工业磋商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7 项。举办启动会,精心组织 8 个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启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产品加工业卷》《2018 年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编撰工作,编制完成《2017 年农产品加工业年鉴》。


二、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为目标,推进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争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经我部积极申请协调落实,最终由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 2018 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节日设立情况及后续工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制定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方案,并召开 3 场专家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了方案初稿。起草《关于组织实施“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拟由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指导各地做好节日活动。


二是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推介工作的通知》,制定标准、明确程序、印发通知,培育推介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以“春观花”为主题,采取线上宣传和线下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在重庆南川举办 2018 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启动 2018 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向全社会推介精品景点 56 个。编印出版《中国休闲农业年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典案例》。举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地管理部门和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代表等 100 多人参训。指导各地开展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


三是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研究制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措施、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编辑出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二册)》。加强对已认定遗产的监督管理,促进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参与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纳入规划内容。


四是夯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基础。赴海南调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参与制定支持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实施方案。强化统计监测,制定统计指标,建立监测试点,逐步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动态监测体系,为行业发展指导提供数据支持。部署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开展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标准研究工作。


三、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就业创业”的总要求,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通过壮大产业、培育主体、搭建平台、推进融合,支持和鼓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就业创业,努力形成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部署培育主体、打造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等重点任务。继续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省级实施意见,已有 29 个省(区、市)制定了实施意见,并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组织各地申报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并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实地调研,推动金融支持。向国务院报送了《农业部关于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落实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发展的报告》。


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的通知》,部署省级选拔赛和总决赛组织工作。启动农村创业创新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工作,已培育 20 个农村创业创新县。对接新希望集团等国家“双创”基地,共同开展新农民、新主体培训工作。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宣传推介第二批 100 名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和 100 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在四川金堂举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交流活动,宣传推广特色产业拉动、产业融合创新驱动、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五大双创典型模式。起草农业农村企业家宣传推介文件、农村创业创新导师的管理服务文件,加快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和农村创业创新导师。积极筹备中国农村创业创新论坛、成果展览展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经验交流会。 


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开展农村双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完成 2017 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动态监测,形成《农村创业创新呈蓬勃发展趋势报告》。举办省级农村创业创新统计业务培训,对各地区 63 名代表进行培训。起草多部委关于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的通知。


四、大力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努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强政策落地。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通知》,安排部署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创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完善机制带动融合、加强服务推动融合 5 项重点任务。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加大财政、用地、金融等支持力度。组织起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 年)》。做好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共支持 2558 个农户、2823 个合作社、229 个家庭农场、902 个企业和 228 个示范点,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 6210 座、加工设施 2763 个、厂房 24.8 万平方米、休闲农业服务设施 2015 座,新增年精深加工能力 150 多万吨,直接带动 5.2 万名农民就业、24 万户农户增收。充实完善初加工设施建设指导目录,组织编制粮食烘储、果蔬加工、燃煤烘房节能减排等技术方案。按照财政部要求,牵头组织对四川、甘肃、新疆、青岛4省(区、市)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实地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全部为优,财政部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加强示范引导。参与起草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报告》,国务院常务会专题听取我部汇报。配合办公厅、市场司在国新办举办了“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吹风会。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关情况。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


三是加强产业扶贫。制定《农产品加工局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统筹谋划特色产业扶贫。牵头联系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泸水市产业扶贫工作,开展面上调研,组织科技服务团实地对接,形成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科技服务团工作方案》。筹划在农加工洽谈会期间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和环京津 28 县产业扶贫成果展示活动。


下半年怎么干?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施“四大行动”为重点,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努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落实政策,继续督促各地制定省级实施意见;推动出台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意见。优化布局,创建一批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择优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展主食加工成果交流活动。加强科研,完成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专业中心增补和淘汰工作,推动完善“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 6 个技术集成基地竣工验收,积极申报 2019 年新建项目;组织全国性、综合性科企活动,指导举办区域性、专业性对接活动。培训人才。举办青年科技人才、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培训,引导地方组织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务实举办第 21 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外事外经、政策研究等工作。


二、继续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


实施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向社会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打造样板,树立典型,推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结合实施“中国农民丰收节”,筹备召开第二届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继续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形式多样的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地方品牌。实施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部署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遗产的监督管理。强化规范管理,推进动态监测,建立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加大宣传推介。继续举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发布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乡村休闲消费,带动农业就业增收。


三、继续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举办一赛两会两活动,即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创意项目大赛、农村创业创新协调推进机制会议、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经验交流会、农村创业创新论坛和成果展览展示。培育主体,开展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工作,宣传推介一批农村双创优秀企业家典型。建设载体,联合相关部委创建1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做好服务,组织开展农村双创园区(基地)调查,开展上半年农村创业创新数据分析,举办农村双创园区(基地)专题培训。


四、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与财务司共同实施好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项目。举办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适时组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效绿色产地初加工技术设备现场演示交流活动。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指导目录。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银企对接。举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办,培育一批先导区。继续做好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环京津 28 县、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村等产业扶贫工作。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