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见面会,四位基层农业工作者分享丰收的喜悦

栏目:政策信息 来源:农视网时间:2018-09-25 关键词:

(从左到右分别是: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旗委书记栾天猛、湖南省种粮大户董敏芳、河北省内

 

(从左到右分别是: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旗委书记栾天猛、湖南省种粮大户董敏芳、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江西省彭泽县稻鱼综合种养领办人黄国平 徐欣桐摄)

 

9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四位基层农业工作者,向现场的记者介绍了的丰收生产情况和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想。会议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主持,来自内蒙古、湖南、河北和江西的4位基层农民工作者进行了分享。

“过去讲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我们岗地人是30亩果园一栋楼、老婆孩子热炕头。”来自河北内丘县岗底村的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分享了自己所在贫困村的蜕变。他表示,从1996年开始,国家扶贫20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80元变成了现在人均收入39000元,这一切归功于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果子丰收,农民自然也跟着富起来了,生活舒适了,农民也高兴了。


(河北内丘县岗底村的党总支书记杨双牛 徐欣桐摄)

 

除了河北的果园出现一片丰收之景,内蒙古成熟的大豆高粱也布满了各个山头。“我们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达到42亿斤,就是全国13亿多人每人3斤多粮食。”栾天猛在会上还表示,今年的预计产量是1998年以来历史的一个最高收成。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旗委书记栾天猛 徐欣桐摄)

 

栾天猛是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旗委书记,是4位基层农民工作者之一。另外的工作者还有湖南省种粮大户董敏芳和江西省彭泽县稻鱼综合种养领办人黄国平。

作为粮食生产大户的董敏芳分享了她丰收的妙计,那就是科技!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方式已逐渐被他们淘汰了。“我们合作社已经做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从育秧开始,全程是机械化的流水线式的育秧。”董敏芳还表示,科技化种植既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防止因天气的影响造成禾苗的冻伤、冻坏,为丰产丰收作出了保障。

 


(江西省彭泽县稻鱼综合种养领办人黄国平 徐欣桐摄)

 

鱼儿肥美稻谷香,江西的丰收画卷依靠的同样是科技。黄国平表示,他们合作社每年拿5%的利润,专门研发水稻、水产品。“老百姓过去就想的打化肥、施农药,现在就不打化肥、不打农药,还增产增收,老百姓就感觉到科技是生命力。”他说。

是否能年年丰收?岁岁增产呢?栾天猛对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分享了自己的两点体会。第一是抓实农村的改革。集体资产要确权,农民的土地要确权,要真正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农民变股民,这样把所谓的农民都变成利益主体。第二是捉住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来落实工作。

 


(现场记者记录的场景 徐欣桐摄)

 

会上,媒体记者与四位嘉宾进行展开了热情的交流与探讨,谈到理解党中央国务院设立“农民丰收节”,有记者提出,由表及里可能有两个含义。表的含义是丰收,就是农业经济范畴的事情。里的含义,应该是包括对农民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包括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文化、生态、科技等各项发展成果。四位嘉宾表示非常认同,并代表农民,向大家分享了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的喜悦,和他们作为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做会议总结)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在会上谈到,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这不仅体现在每年中央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不仅体现在今年首次设立“农民丰收节”,更体现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所有的同志,包括农民,大家在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奋斗,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中央一直在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大家一方面分享了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的喜悦和幸福,也分享了他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欢迎记者朋友们更多关注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让我们期待一个又一个丰收节的到来。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