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威县、昌黎……河北这些县域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上兴农路!

栏目:政策信息 来源:河北省美丽乡村综合时间:2019-06-12 关键词: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扶贫、乡村振兴的关键。河北省各地积极转型,将当地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扶贫、乡村振兴的关键。河北省各地积极转型,将当地特色产业进行深加工,走出了一条条特色产业富民兴农的好路子,一起来看看内丘、威县、昌黎是怎么做的吧!

 

内丘
金银花开“金银”来

 

近年来,内丘县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结合市场需求,立足当地丘陵地形、土壤、气候等特点,依托公司“订单”引导农民发展金银花种植,并延伸金银花产业深加工链条,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目前,内丘县已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 6000 余亩,涉及 17 个村庄、300 余农户,金银花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威县
小葡萄带来大收益

 

近年来,威县将葡萄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持续推进,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助推果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该县已发展葡萄种植 10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 6.5 万亩,葡萄年产量 8.2 万吨,年产值 4 亿元。

 

昌黎
“孵”出来的乡村致富路

 

凌晨 5 时许,昌黎县安山镇大田庄村村民刘金良的孵化厂已经忙碌起来了。

 

“我们村搞孵化产业有 50 多年了,以前几乎家家都有人靠卖小鸡、小鸭挣钱。”大田庄村党支部成员陆丽英说,村里原来都是传统的“火炕”式雏禽孵化,随着产业发展优胜劣汰,现在专业从事孵化的农户已经不多,但村内孵化产业的链条逐渐延伸,村民的分工更加清晰。

 

除孵化厂外,村内还有 60 余户村民专职干起了育雏厂,10 多户村民干起了商贸,专门向外地售卖雏禽。“这些孵化厂、育雏厂提供的工作岗位能覆盖全村 300 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80%,全村孵化产业的年产值可达 2000 余万元。”

 

 

经营育雏厂的村民李利平说:“以前我搞传统的孵化,整天担心出壳率低,挣不到钱。现在育雏只需要把出壳的小鸡、小鸭从孵化厂运回来,养 10 天左右,根据成活数挣钱,没成本、没风险,还比原来搞孵化挣钱。”因为质量的提高,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广西的客商都会慕名到大田庄村买雏禽。

 

眼下,村里正在积极谋划建立专业的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帮村民们联系更加广阔的销路,争取将孵化产业打造成为全年生产的产业,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更进一步。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