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今秋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栏目:农业课堂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时间:2019-09-24 关键词: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北省2019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有关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村局,厅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关于《河北省2019年秋季小麦播种

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有关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村局,厅机关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为做好今年秋季种麦工作,近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专家,对今秋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技术进行会商,研究提出了《河北省2019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技术管理措施,要突出绿色高质高效,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等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进行小麦播种及冬季麦田管理,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19年9月17日

 

河北省2019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一、以节水保优、提质增效为核心,适应小麦产业发展需求

 

按照种植结构调整要求,我省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有所压减。但小麦单产的提高带动总产量稳定增长,已连续7年保持在1400万吨以上。全省每年消费小麦总量约950万吨、外调小麦约450万吨,其中优质专用小麦消费量和需求量增长迅速。

通过综合节水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小麦每亩灌溉量平均减少约50立方米,全省小麦年灌溉用水总量由10年前的68亿立方米降低至约50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提升小麦整体质量,降低水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种麦效益,是我省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此,今年小麦秋种应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高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全面带动节水保优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作用,构建以加工企业为依托,种业、肥业、植保和农机等行业积极参与的企业+基地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合体,实现产前与农资企业对接,产中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对接,产后与小麦加工企业对接,全面带动产业组织模式升级、品质效益提升。

 

立足调优结构,重点抓好品种布局和足墒播种

根据供给侧需求,充分考虑我省自然资源环境特点及优势,以提升小麦整体质量为目标,合理布局强筋、中强筋和中筋等优质品种,促进我省小麦向节水优质专用方向全面发展。

(一)突出节水品种、强筋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地力和生产水平选择节水品种,要兼顾品种熟期和抗寒、抗病、抗倒、耐高温等综合抗性表现,提高抗逆防灾能力。今年总体品种布局为:

1、适宜冀中南部麦区种植的品种6172、邯麦19、金麦66、龙麦2号、中信麦58、邯农1412、河农7069、衡4399、衡S29、冀麦325、冀麦518、科农2011、农大399、邢麦6号、中麦155、中信麦99、石农956、邢麦13、石4366、石麦22、观35、轮选103、邢麦7、冀麦418、石农086、婴泊700、冀麦585、河农6119、衡6632、河农6049、石新828。仅限于黑龙港地区种植的品种有:沧麦6002、衡0628、衡0816、河农6331

2、适宜冀中北部麦区的品种中麦175、中麦816、沧麦119、轮选169、中麦1062、农大212、京冬18、航麦247、轮选266、河农130、京花11、中麦93、河农6049、石新828

3、适宜冀中南部麦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藁优2018、藁优5218、师栾02-1。其中师栾02-1仅限石家庄以南区域种植。发展强筋小麦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增加种植效益。

 

(二)强化足墒播种、精耕精播,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

 

1、强化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壮

足墒播种是确保小麦苗全的关键措施,也是节水栽培的重要基础。然而,去年我省播种后浇蒙头水的麦田比例占到29.7%。其中,部分麦田没有及时中耕锄划,再加上播种以后没有降雨,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土壤板结严重且裂缝较深,跑墒漏气,既不利苗全苗壮、节水保墒,又给麦苗安全越冬带来隐患。今年应加大技术宣传力度,强化落实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土壤耕层足墒的标准是,壤土地土壤含水量17%~18%,沙土地16%左右,黏土地20%左右。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玉米收获后及时灌溉造墒或采取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一水两用”的方法,每亩灌溉20~40方。本着宁可晚播几天,也要洇地造墒的原则,绝不种欠墒麦。除重黏土地外,应尽量避免播后浇“蒙头水”。

2、强化精耕精播,实现保墒抗逆

一是精细整地,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应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

二是精细播种,确保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置,提高光热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达100130公斤/米播幅。以利于小麦出苗后根系生长,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三、精准落实关键技术,推动小麦产业绿色发展

 

按照小麦绿色高效发展理念,通过技术指导和宣传带动,改进生产者种子包衣不到位、秋季除草不重视、肥料选择不准确、防治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在节肥方面,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节约肥料投入和高产稳产为目标,优化施肥配方,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行“统测统施”物联服务,促进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双节”,加速施肥结构和肥料产业结构“双优”,推动科学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双提”;在节药方面,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施药机械和高效低毒农药,积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实现小麦产量和农民收入“双增长”。

(一)种子药剂处理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土传或种传的病害在部分麦区发生较重。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种子处理到位,可以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一包多防一拌多效,有效降低中后期用药剂量和防治成本。推荐选用30%噻虫·嘧菌·咪鲜胺悬浮种衣剂 40g兑水150ml拌种或包衣10kg,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20 mL兑水18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40 mL兑水20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45%烯肟·苯·噻虫悬浮种衣剂 50 g兑水15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 60 g兑水15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用38%苯醚·咯·噻虫嗪50g兑水200ml包衣12-17kg麦种。

(二)精准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结合土壤基础养分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用量与合理配比,杜绝盲目乱用多用肥料,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推广深松旋耕分层施肥一体化技术,适当增施底肥,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争取春季管理主动。提倡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

(三)适期适量播种

由于今年6月份我省主产麦区降水少,气象干旱严重,造成夏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普遍推迟。目前夏玉米生育进程相差较大,预计大部分地块玉米收获期将推迟,增加了小麦适期播种难度。因此,要树立抢抓农时、适期适量播种的思想,力争多种适时麦,提高冬前一、二类苗比例,为节水抗逆稳产奠定基础。

南部麦区播期应掌握在10818日;中部麦区掌握在10512日;北部麦区掌握在1018日,冀东麦区926日~105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冀中南掌握亩基本苗20万~25万,冀东和北部麦区掌握在25万~30万。要依据基本苗、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确定小麦播种量。对于难以实现适期播种的地块,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0.5公斤,切忌盲目加大播量,造成基本苗过大。

(四)秋季化学除草

生产上,农民群众习惯于在春季见草才治草,对杂草秋治不够重视。各地应大力宣传秋季治草的重要性,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为小麦34叶期、杂草21心至3叶期,日平均气温高于8℃时。针对重要麦田杂草推荐以下药剂,并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

防治节节麦和雀麦: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也可采用1%双氟·二磺喷雾防治。特别注意使用甲磺隆与甲基碘磺隆钠盐防治时,不能应用于强筋小麦,易产生药害防治。

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也可采用1%双氟·二磺喷雾防治。

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75%苯并硫二嗪酮干悬浮剂,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

(五)因地适时冬灌

因地制宜、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可实现麦田增墒保温,有效预防小麦越冬冻害,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中北部麦区应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灌溉时间在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4℃、灌水可及时下渗时进行。灌封冻水应统筹考虑节水和防冻,适当控制灌溉量,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后适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或播后有降雨、播后镇压、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优质强筋麦田提倡灌溉封冻水。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