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出苗不齐辨因早救护

栏目:农业课堂 来源:新型肥料时间:2018-12-05 关键词:

小麦出苗期常因气候原因、耕作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造成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异常等情况,对小麦生长前期营养积累和安全越冬不利。

 小麦出苗期常因气候原因、耕作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造成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异常等情况,对小麦生长前期营养积累和安全越冬不利。

 

  种子质量差麦种储藏不当易造成发芽率降低,特别是农户自留种,这类现象更为严重。另一种情况是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没有问题,但由于麦种收获期间遇不良天气影响饱满程度,导致发芽势较差,顶土力弱,出苗不整齐。一些农户把购置的新种子和上年留下的种子混合播种,也是出苗不齐的一个因素。

  耕地质量差当前麦田耕地质量普遍较粗放,土壤中的水分散失快,种子难以出苗或出苗比较慢。旋耕机的应用减少了大土块,但土壤虚而不实,浇水后易形成露籽苗和立针苗,严重影响小麦的安全越冬。

 

  营养供给不合理小麦未施或少施基肥可能导致土壤缺氮,使麦苗发黄,长势较差。如施入的基肥含有未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施肥过多、施肥不匀,容易产生烧苗、伤种等现象。

 

  盐碱地影响碱性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易造成种子吸水困难,萌发受阻,即使能够萌发,幼根幼芽的耐盐性较弱,也容易产生生理性脱水,造成幼芽萎蔫。另外,盐渍化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麦幼芽顶土出苗。

 

  天气原因小麦种子吸水萌动出芽及幼苗出土都要求适宜的土壤温度,播种过晚时温度过低,会降低出苗率,拉长出苗时间,导致麦苗生长瘦弱。播种期间遇旱,土壤墒情较差,或播后黏土地遇暴雨造成土壤板结,同样会影响出苗。

 

  病虫害及药害未用药包衣的种子,易遭受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小麦播种过晚,出苗后苗势较弱,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遭受病菌侵染而发病死苗。小麦播后苗前使用除草剂后遇大雨发生药害,或前茬玉米田过量使用莠去津等长残留除草剂导致小麦发生残留药害,都会影响出苗,即便出苗也会造成大面积死苗。

 

  对出苗不齐、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在麦苗出齐后可用同一品种的种子补种。对全田出苗较好,只有少数地方缺苗的麦田,可移密补稀,移栽时注意“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埋严盖实后浇移苗水,尽量补浇低浓度的营养液,以利于缓苗。晚播麦田如出苗期间遇降温天气,应及时划锄,以保墒、增温,促进尽早出苗。盐碱地浇水后或降雨过后应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在温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灌水洗盐或开沟排盐,以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对播种量少、基本苗不足的麦田,可抢在出苗至3叶期冲施或撒施以尿素为主的提苗肥,促进早分蘖、分壮蘖,优化个体,达到冬壮早发夺高产。对由除草剂药害引起的弱苗,可喷施芸薹素内酯和叶面肥,促弱转壮。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