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要早防,处理不好是绝症!

栏目:农业课堂 来源:农业助手时间:2018-12-21 关键词:

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根腐病,是草莓病害中难以防治的根部毁灭性病害之一。近期各地降温明显,低温高湿的环境会助长该病的发生,

 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根腐病,草莓病害中难以防治的根部毁灭性病害之一。近期各地降温明显,低温高湿的环境会助长该病的发生,要注意加强防范。

 

田间症状



叶片:发病时,新老叶片几乎是同时萎蔫且速度很快,部分新叶泛金属光泽,植株整体倒塌。

 



根部:患病根部明显变软和腐烂,颜色发暗,严重时小侧根几乎没有,主根呈鼠尾状。

 


根部剖面:根部的中柱呈红褐色,发病严重时,整个根部都会被病原菌侵染,呈红褐色,甚至黑褐色。

 

 

值得注意的是,草莓根腐病及炭疽病也可危害根系,这里也放两张图方便大家辨识。

 


根腐病:与红中柱根腐病的区别在于该病是在维管束表现出一定的褐变。

 


炭疽病:患病植株较前两个难以拔起,病斑也有呈棕红色的,但是自外而内,不同于红中柱根腐病。

 

发病规律


病原菌:草莓疫霉菌

 

侵染过程: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菌传播,土壤中的卵孢子在秋末冬初会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侵入草莓根部后,菌丝沿着草莓中柱生长,后中柱变成红色,腐烂。

 

适宜发病条件:土温6~10℃是发病适温,在多雨年份、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由于该病为土传病害,常年连作、土壤问题严重的可加重其发生。

 

综合防治方案

 

目前对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只能尽力做好预防

 

①做好土壤处理:草莓疫霉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特别是对于连作的积累量只会更大,所以在种植前、采收后要做好土壤处理,以减少病原菌。具体措施包括土壤药剂消毒、高温灭菌、增施有机肥、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

 

②改善栽培环境: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尽可能覆盖地膜,雨后及时排水,利于提高地温及降低湿度,减少病原菌繁殖与侵染。

 

③适时用药保护:移栽前可用腐霉利、多菌灵、锰锌乙铝等+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蘸根;移栽后用生物菌肥+噁霉灵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浇灌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等保护。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id_6广告位-660*90
浏览纪录 清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